简略信息一览:
- 1、...邮政储蓄存钱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泰康分红型的保险说一年存一万存三年...
- 2、保险业销售误导防范
- 3、什么叫销售误导?
- 4、...刚办出来的时候老头看着是人寿保险还跟银行
- 5、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规定
...邮政储蓄存钱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泰康分红型的保险说一年存一万存三年...
1、在2006年6月,我在邮政储蓄银行存钱时,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了泰康分红型保险。他们告知我一年存一万,连续三年,至少需要六年才能取出。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误导行为,因为当时并不清楚保险产品的具体条款。如果当时意识到这一点,我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购买保险时,了解产品信息至关重要。
2、邮政工作人员每忽悠一张保单就会有400圆的奖励,按着金额还有提成,缺德得很。你如果要退肯定是要伤本金的,建议你以她误导你买保险和她大闹一番,有可能的话会还你本金,也可能无效。
3、后者是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才建议买的。这种邮政银行介绍的中邮保险应该属于理财险。1,您不用担心的是,这种保险真实存在,不是消费型的,类似存款,只是不灵活,并非***。
4、是骗人的,别以为银行不骗人,在网上查查看吧 这是理财或保险,到时是否能分到红利保证不了的。
5、没错,你就是被骗了。这不是存钱,而是买了保险。如果在10天内,可以去退,超过10天的话,会有很大的损失。如果不急着用钱,可以到6年满期再领取,仔细看一下合同,上面有满期金的,并不只是死了才能拿。
保险业销售误导防范
1、保险销售误导虽然属个人行为,但和公司的管理制度也息息相关,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培训学习中必须严谨,对于代理人业务技能的提升做出正确引导,用词切不可模棱两可和随意滥造,造成代理人在实际销售中也会有同样的行为,在制度上必须要加***律宣传,让代理人明白误导的严重后果,必要时需要杀鸡儆猴。
2、首先尽快看一下保单有没有过犹豫期,保单一般有5到20天的犹豫期,如果还在犹豫期内,向保单的保险公司申请退保可以没有任何损失的拿回你的钱。找保险公司。建议先去找投保的保险公司,告知事情的原委看看能不能协商解除合同。找保监会。
3、近期,有媒体报道,消费者到银行存款,被销售人员误导购买了保险产品,引发关注。对此,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消费提示称,个别金融机构、保险销售人员的销售误导行为,影响行业形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4、防范销售误导:保险公司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这主要是为了防范和治理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导行为,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实现销售行为可追溯:双录可以确保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
5、其中,以下 3 种可以说是销售误导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坑,坑值等级最高,务必要重视。 健康告知随便填—保险买了个寂寞 保险能不能买,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取决于“健康告知”。 说白了,也就是保险公司需要审核你的健康状况。 健康正常,保险公司求着你买;健康异常,唯恐避之不及。
什么叫销售误导?
1、保险销售误导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业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的方式,对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销售误导行为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表现一:隐瞒、混淆产品信息误导消费者。
2、被骗买保险,并且掌握了相关证据的话,是可以全额退款的。在保险中,被骗买保险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销售误导。
3、误导2:恶意诋毁竞争对手 保险行业是一个江湖,有江湖就会有纷争,而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也是这个江湖经常发生的事儿。很多人都看过某某人寿、某某保险公司因为偿付能力过低被叫停整改,买保险还是要选择有实力大品牌的保险公司的新闻。
4、销售误导:若保险是在业务员不规范操作下签订的,且保险合同非本人签署,有机会申请全额退还保费。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其他退保情况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可以考虑选择减额交清的方式,即利用当前现金价值抵交保费,保障继续有效但保额会减少。
5、销售误导的“坑” 说句实话,倍领哥最讨厌的职业是“销售”,最敬佩的职业也是“销售”。 讨厌销售的死缠烂打、油嘴滑舌,敬佩销售越挫越勇的信心和耐心。 就拿保险销售来说,行业犹如过街老鼠,***喊打,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坚持本心,销售保险,那你是真英雄。
6、在保险术语上叫做中途退保。普通的中途退保,保险公司会按照现金价值来退保。由于现金价值与消费者缴纳的保费有很大差距,有时候要导致损失超过50%以上的本金。
...刚办出来的时候老头看着是人寿保险还跟银行
1、只要在购买保单10日内,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无条件全额退还所交保险费,具体手续名称称为“撤保”。遇到类似的情况,客户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保险公司退保所有保费。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会扣除保单工本费,但在你描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拒绝保险公司扣除任何费用。
2、你的存款在邮局变成人寿保险,这种情况可能由以下两种原因导致:银行与保险公司员工串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人员可能与人寿保险的员工串通,为了完成人寿保险的业绩指标,将你的存款转化为了保险产品。这种情况下,虽然你的资金被用于购买保险,但通常在一定条件下,资金可能会返还给你。
3、这100%是合众人寿在农行销售的银联保险。不是存款。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从在投保之日起(就是你爸在银行办理之日起)有10天的犹豫期,10天内申请退保是没有任何损失的。如果你爸和你们家人不想要,可以让你爸直接打合众人寿的服务电话:95515 办理退保。
4、在2008年,我在一家银行存钱时,被一名理财经理误导购买了一款人寿保险产品。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五年,我有以下几个建议:首先,认命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继续纠缠或投诉也不会有太大改变。其次,这类保险是银行中间业务的一部分,银行有动力继续推广,因为从中可以获得不错的佣金。
5、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的这种行为都是零容忍的,一定会还储户一个公道。如果这款产品确实是在邮政储蓄银行办理的,那就说明是邮政储蓄银行发行,或者代理销售的一款产品,作为六大国有银行之一,邮政储蓄银行还是值得信赖的,它不可能销售非法理财产品,因此产品的真实性应该没有问题。
6、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不是转成保险,而是你在银行柜面办理存款时就已经被骗签了保单。现在要关注几点:一,这是叫银保产品,银行有很高的中间收益,所以他们才会不要存款让你买保险。
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规定
1、违反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等。根据相关法规,对于销售误导行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相关公司改正,并处以5万元至30万元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限制公司的业务范围,甚至吊销其业务许可证。
2、本指引所称销售误导,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有关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
3、该通知明确指出,自2013年1月1日起,所有人身保险公司必须严格按照《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执行,对销售误导行为进行严肃追责。这包括对误导销售行为的发现、调查、处理和预防各个环节,以提升行业的专业性和诚信度。
4、为强化人身保险公司对销售误导问题的追责力度,本指导意见基于《保险法》等相关法规制定。销售误导指保险机构及人员通过欺骗、隐瞒或误导,对保险产品误导消费者。保险公司若因销售误导面临行政处罚、监管函或引发***,将被要求追究责任。
关于金融保险销售误导,以及保险销售误导会判刑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